随着网购的普及和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,快递单上的信息在给普通人带来精准物流服务的同时,也增加了用户个人信息暴露的风险。刚刚过去的“双十一”购物节,快递信息安全再次成为网购用户关注的焦点。
11月16日,记者在我区某快递网点看到,快递员正在封箱装箱,打印出一张张快递单。记者发现,快递单上完整显示了收件人的姓名和地址,但收件人的手机号中隐藏了中间的四位数字。
“从前年开始,我们的门店开始采用隐私保护纸技术。收件人手机号的部分数字会自动隐藏,发件人信息可以完全隐藏。在整个投递过程中,只有派送员通过扫码获取相关信息,用“虚拟电话”联系收件人。快递员签收后,号码的对应关系立即失效。这样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。”快递员告诉记者。
在垃圾分类回收屋,记者发现很多网购的盒子和袋子都被丢弃在这里,大部分居民不会主动清除自己的个人信息。问及原因,一位居民说:“我也不是公众人物。这些信息被别人知道了也没关系!”“我觉得不处理也无所谓。我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,处理以上信息很麻烦。”另一位居民告诉我。
“大部分居民不会主动处理网购包裹上的快递单据。一方面,居民自身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强,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要处理个人信息;另外,有些居民觉得这些标签不好撕,怕麻烦,就直接扔了。”垃圾分类管理员王阿姨告诉记者。
既然隐私单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,为什么却难以普及?记者调查发现,近年来,顺丰、中通等国内多家快递公司已逐步推行快递“隐私面单”服务,用特殊代码替换用户姓名或手机号码中间的数字,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。但是,后台技术、调度效率、成本、用户的使用习惯等。是影响明示隐私形式全面普及的因素。
如果全面实施‘隐私单’,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系统,这就需要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。某快递服务点负责人表示,缺乏良好的技术背景是隐私订单难以普及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相对于私人面单,传统面单信息一目了然,可以更好的提高投递效率。
多家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,成本是影响隐私面单全面普及的重要因素。我们的门店每天发货超过600件。如果所有的快递员都使用‘隐私单’,至少要多安排5个快递员来完成派送,会增加很多额外的成本。童渊快递的一名工作人员说。
如果不能送到家,隐私单会间接影响用户体验。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,客户不在家时,一般会要求将快递寄存在快递架或收发室,等会儿再来取。但是在成堆的包裹中通过模糊信息很难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快递,正式实行0755到79000。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处理、传输他人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买卖、提供、泄露他人个人信息。在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中特别提到,企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,应当采取加密、去标识等安全技术措施。
马尾区罗星街派出所的民警提醒市民,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居民,要多注意倾诉
快递员告诉市民几个小窍门:根据快递打印纸的特性,可以用打火机或吹风机对打印纸进行烘烤加热,打印纸就会变黑,上面的文字信息就看不见了;当然,明火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。用酒精或含酒精的花露水等日用品擦除打印标签上的文字更方便。另外,现在网上有一种“乱码印章”,可以遮盖个人信息,避免信息泄露。